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曹新宇博士、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周江评博士到访我院并举办讲座

2014-12-09 来源:

      

2014年11月24日,应我院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柴彦威教授之邀,来自美国的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前沿学者曹新宇博士、周江评博士莅临我院,奉献了一场国际视野的学术盛宴。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刘瑜教授及来自我校、中国科学院师生参与交流。

柴彦威教授主持讲座

曹新宇博士发表演讲

第一位报告人曹新宇博士,现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其研究方向主要为土地—交通互动、公共健康的环境相关因素、远程通信与出行、公共交通等,曹博士做了题为《中国城镇化对消费碳足迹的影响》的报告。他首先阐述了其研究方向的发展沿革,并对研究前景做出展望,针对国内学者的科研探索提出了几点建议:在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中寻找新意;文章定位需要有国际视野;关注特殊社会群体的分析;多开展纵向研究。
随后,曹博士介绍了个人目前从事的研究——“从低碳角度来看中国的城市化”。研究关注人类城市到农村的迁移过程对碳排放的影响,探求城镇化和生活方式对碳排放的作用机制,并指出了其政策价值及实践意义。提问环节,曹教授针对“城镇化与市民化何者为因”“项目的政策建议”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回答,并且诚挚表达了其对于未来在中国开展相关研究、中美比较研究的浓厚兴趣。

周江评博士与学生互动

第二位报告人周江评博士,现任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社区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兼任北京城市实验室(BCL)副主任。其研究方向主要为可持续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社区、城市形态、城市设计与比较城市化。周博士做了题为《大数据与协作城市研究:弱联系的力量》的报告。
周博士首先对爱荷华州立大学和北京城市实验室进行简要介绍。其次,他展示了对于学科前沿“弱联系的力量”的深入思考,并给出了有关大数据的几种定义。随后,他通过大数据与国外城市研究、大数据与中国城市研究两类案例,说明大数据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并模拟了政策情境来理解不同政策的影响。最后,周博士对于大数据的性质与应用做出总结。提问环节,周博士耐心细致地就在场师生的疑问给予回应,会场内的学术氛围十分浓厚。
柴彦威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我国正处在转型过程中,发达国家以往的经验将是我们下一个三十年发展的启迪与借鉴,国内外的学者的探索与交流将带来向好的发展态势。本次讲座为我院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的“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研究”系列讲座的又一成功尝试。

(供稿人:马昕琳)

Copyright © 201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