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城市与区域空间治理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22-01-02

2021年12月31日下午,“城市与区域空间治理研讨会暨第四届北京大学规划论坛”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新楼报告厅举行。来自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及机构的领导、专家及业界人士,以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师生汇聚一堂,共1万多人在线上线下参会,围绕城市与区域空间治理展开研讨,为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设、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赵毓芳司长、胡友成处长、国土空间规划局孙雪东副局长出席会议。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在欢迎致辞中表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理解和预测国土空间利用规律、促进城市与区域空间治理现代化,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北大城环学院立足于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和特色,在全国率先设立本、硕、博成系列的国土空间规划新学科,积极探索面向国家空间规划改革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研讨会能促进来自行业主管和地理、规划、公共管理等学科领域专家们的思想交流,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献计献策,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治理现代化贡献智慧。

贺灿飞致欢迎辞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司长赵毓芳以“国土空间治理与用途管制”为题发表演讲。她从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回顾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概念的提出和制度的建设发展历程;结合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最新形势进行研判,提出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从源头上统筹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城乡建设,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后,她分享了自然资源部组建以来多证合一、用地审批制度、用地计划等方面的改革实践经验,呼吁各界共同努力,研究破解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难题。

赵毓芳发表演讲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彦随以“现代人地系统新认知与乡村振兴”为题发表演讲。他从现代人地系统研究的视角切入,提出当前研究对象已由人地要素研究向人地交互作用的现代人地圈系统转变,研究主题已由格局、过程研究转向跨区域、全要素、流空间下的人地系统耦合机理、过程、交互效应与调控途径等综合研究。他提出,现代人地系统研究应秉持系统耦合观、圈层整体观、协同过程观,把握网络化、智能化、基地化等关键内容,从而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乡有机体科学决策,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土空间治理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刘彦随发表演讲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和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严金明以“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要素市场化”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土地开发利用行为必须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本依据,以要素市场化为目标。以“电路”模型为参照,他提出,规划缺位或刚性过强将导致资源配置“断路”,市场失灵将导致资源配置“短路”,规划市场错位将导致资源配置“内耗”。为解决上述问题,他引入“治理均衡器”的理论模型,设计“权籍基础供需结构治理机制”的耦合互动理论框架,呼吁构建“刚性底线弹性空间”、“规划调控规范引导”、“规划有序引导市场竞争引入”等均衡机制。

严金明发表演讲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石晓冬以“首都规划空间协同治理的思考”为题发表演讲。他提出,首都规划空间协同治理的关键在于八个方面的“增强”:增强政治向心力,健全“党管城市”、“营城建都”的工作体系;增强战略领悟力,强化首都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协调好都与城的关系;增强实施穿透力,在多次博弈和动态实施中确保总规向下无损传导;增强专业咬合力,以规划融合、政策整合、管理闭合推动多规合一;增强改革创造力,在合法合理的框架内推动每一个“向前一步”的节点;增强落地执行力,以“回头看”的体检评估和历史总结推动“向前进”;增强体制约束力,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完善规自领域的闭环监督体系;增强城市统帅力,以规建管统筹释放城市工作的系统性能量。

石晓冬发表演讲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双聘教授赵燕菁以“区域分工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为题发表演讲。他提出,全球化使得国家竞争从城市竞争升级为城市群竞争,城市群内部组织分工的效率决定国家竞争力;而传统城市规划理论的假设条件往往是产权无差异、交通唯一成本、无集体消费等,区域空间规划的分析工具亟待革新。为此,他提出基于区域视角识别城市分工效应的方法,识别行政边界效应对要素流动方向的限制作用、关键城市轴带对城市发展主导方向的引领作用、交通模式对“同城分工”半径与断裂点位置的决定作用,并以长三角、京津冀、上海五大新城、厦漳泉等为例开出了相应的“处方”。

赵燕菁发表演讲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冯长春以“村镇空间重构与治理”为题发表演讲。他首先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导向、村镇空间发展问题导向、村镇空间转型提升要求出发,回答了为什么要重构村镇空间,进而提出村镇空间的重构路径在于:识别、保护、修复、利用“三生”格局;重构、优化结构网络:合理规划村镇体系,增强联系、促进经济,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均衡配置公共服务,保护文化脉络;以村镇社区为核心完善功能、优化布局、提升治理:加大集聚规模,合理选址布局,保护特色村落,优化居住环境。最后,他着重介绍了村镇人居环境治理的基础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

冯长春发表演讲

在交流讨论环节,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孙雪东首先发言,他认为新时代的国土空间治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理论的支撑和创新的引领,六位专家的主旨演讲兼具超前的宏观理论和实用的技术方法,极具启迪性。结合自身工作体会,他提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需探索和解答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牢牢守住空间安全的两条底线?如何有效保障发展空间?如何实现区域协调与相对均衡?如何提升空间品质?如何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他指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空间治理提升,需要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考量,要有足够的历史进程感和使命感,要聚焦空间的变与不变,在空间安全、空间格局、空间效率、空间品质、空间治理五个维度上做文章。

孙雪东发言

到会的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董黎明、周一星、吕斌,北大城环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北大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耀华,分别结合自身的思考和研究实践体会发表了见解。

董黎明、周一星、吕斌、陈耀华发言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彭建做总结发言。他再次代表学院向到会和线上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朋友们表示感谢,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北大规划学科和城环学院的各界同仁致以敬意,并呼吁大家共同传承学术精神,为我国的国土空间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彭建总结

研讨会由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保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林坚、城市与经济地理系主任曹广忠共同主持。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主办,由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保护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北京大学未来城市研究中心、北大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会议线下部分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