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第一届“北京大学地理学讲坛”

2015-12-29 来源:2015-12-29 

      

2015年12月26日-27日,由我院主办的第一届“北京大学地理学讲坛”暨首届“北京大学地理学讲坛”研究生论坛在我学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地理学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精云,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澍,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傅伯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副主任宋长青等知名专家学者作主题学术报告。
论坛开幕式由我院常务副院长贺灿飞教授主持。论坛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我校科研部部长周辉、副部长蔡晖,以及著名地理学专家王恩涌、周一星等老教授也出席了开幕式。


我院院长傅伯杰院士首先介绍了学院发展情况。傅伯杰着重从学术研究、学科发展、队伍建设、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国内合作等方面对学院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他的发言进一步阐明了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即秉承传统优势、不断探索创新,立足国家需求、面向国际前沿,继续坚定不移地向世界一流学科迈进,为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做出应有贡献。


随后的主题学术报告精彩纷呈,观点交汇。秦大河院士进行了主题为“冰冻圈科学的发展及其影响”的学术报告,并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做了专业解读。陆大道院士以“开启中国百年国运的战略决策”为主题,讲解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周成虎院士从地图的起源逐步深入,为与会师生介绍了地图的发展、地图的功能以及地图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下的发展趋向。宋长青研究员系统阐述了地理数据、问题与研究范式,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对于地理学思维方式的要求。


26日下午的学术论坛由我院副院长刘鸿雁教授主持。我院方精云院士、陶澍院士、傅伯杰院士、周力平教授、冯长春教授、吕斌教授、唐晓峰教授,分别就“近30年来内蒙古湖泊在急剧萎缩”、“全球高分辨率排放清单及其应用”、“地理学综合研究途径与方法”、“黄土的年龄:已知与未知”、“住房政策与土地市场研究”、“未来城市展望与研究动向”、“新华街:民国北京城改造个案追踪”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首届“北京大学地理学讲坛”吸引了全国各地400余名地理学者及地理学专业学生报名参会。与会者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科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为代表的近百家高校、科研院所、应用部门和中学。
12月27日
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地理学专业硕、博研究生代表参加了首届“北京大学地理学讲坛”研究生论坛。论坛由我院副院长李双成教授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刘耕年教授出席并致开幕词,鼓励青年学子肩负起地理学人的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地理学人应有的贡献。开幕式后,北京师范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彦随教授、中科院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徐柏青研究员分别做“地理学综合研究及其工程示范应用”和“青藏高原冰川变化及其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主题报告。十余位来自地理学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生代表报告了各自的科研进展,参会师生围绕生态安全格局、环境健康、气候变化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论坛现场气氛活跃,代表们畅所欲言,营造了思想碰撞、学术争鸣的良好氛围。


自1952年我校创立的地理学科,到1978年成立的地理学系,再到如今的城市与环境学院,我校地理学已发展为由自然地理学、环境地理学、生态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与经济地理等多个相关学科构成的综合科研学术体系,具备理、工、文多学科交叉优势。设立“北京大学地理学论坛”和“北京大学地理学研究生论坛”,就是要依托北京大学的坚实平台,更好地交流学术、传播思想、承前启后、踵事增华,为地理学科的长足发展注入动力。未来,“北京大学地理学讲坛”将举办更多的学术交流活动,实现传播学术理念、弘扬学术文化、促进创新交流、培育地理人才的目标。

Copyright © 201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