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师生赴美国芝加哥参加AAG 2015年学术年会
2015-05-21 来源:
2015年4月21-25日,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ANNUAL MEETING)2015年年会在美国芝加哥召开。AAG成立于1904年,100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面向专业人士,为来自全球的地理学者提供了学术成果展示及交流讨论的平台。本届会议共持续五天,有9000余名地理学及相关专业人士参加,发表了上千场学术报告,中国大陆学者近百人出席了本届年会,我院数十人师生与会。
年会对于各会场讨论的议题持开放态度,但也会依据当前的学术趋势和热点设立相关专题。本次AAG年会的专题之一为国际地理空间健康研究专题研讨会。地理、GIS科学和健康的跨界结合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研讨会期望通过加强相关各领域的沟通合作,探索新的前沿领域研究,推动国际地理空间健康研究网络的全球影响力,增强跨界信息共享,产生研究的协调效应。
从22日开始,国际地理空间健康研究专题研讨会共安排了近60个场次,上百位医学/健康学者、地理学者、GIS学者共同参与这一专题的报告与讨论。除传统的医学地理学研究的人类自身发展、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对健康的交叉影响外,研究者还关注医疗保健服务的空间关系、卫生与健康公平、特殊群体的医疗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地理环境的健康风险评估特别是邻里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的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随着我国居民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社区护理、养老、心理服务等各类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地理学者也在相关研究中应有所作为。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国际研讨会是继2014年6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起地理空间健康研究国际网络(International Geospatial Health Research Network)并举办专题研讨会之后该网络的第二次会议。据悉,该网络由著名地理学家关美宝教授任主席,清华大学徐斌教授任亚洲副主席,AAG执行干事长Douglas Richardson任美洲副主席,荷兰乌特勒支大学Martin Dijst教授任欧洲副主席,中科院的周成虎院士、饶子和院士、王劲峰研究员、我院的陶澍院士、柴彦威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陈斌教授等大陆学者成为指导委员会成员。另外,该网络的第三次国际研讨会将于今年6月在武汉召开。
本届AAG会议的另一特色就是我院柴彦威教授与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关美宝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申悦博士及香港浸会大学王冬根教授合作组织了“中国城市时空间行为与规划”(Symposium on Space-time Behavior and Planning in Urban China)专题研讨会。该专题研讨会共安排5个场次20多场报道,围绕个体活动与城市环境的复杂关系探究展开。柴彦威教授与关美宝教授联名做了题为“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rban Space and Space-time Behavior: A Theoretical Framework”的发言,旨在揭示城市空间和时空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构建一个以时间地理学为核心的时空行为理论框架。中山大学周素红教授、南京大学甄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孙斌栋教授、我院赵鹏军研究员、 冯健副教授研究组、柴彦威教授研究组、北京联合大学张景秋教授、同济大学王德教授研究组等多位国内外学者从个体日常活动模式、居住迁移、社会空间隔离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与现场学者进行了激烈的学术讨论。另外,这次研讨会的又一收获是在关美宝教授与柴彦威教授等的倡导下建立了中国时空间行为研究国际网络,受到众多学者的支持。
本届年会的时间地理学专题研讨会由美国田纳西大学萧世伦教授与于洪波副教授组织。分为3个分会场共15场报告,并且特别邀请了时间地理学伦德学派传人、林雪平大学的 Kajsa Ellegård教授做了特邀报告。 Kajsa Ellegård教授研究组近年不仅致力于时间地理学与能源使用等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创新性研究,而且开启了时间地理学创立四十年来在全球传播与创新的研究课题,计划访谈世界各地的时间地理学者并出版《时间地理学》专著。 受柴彦威教授邀请, Kajsa Ellegård将于今年的10月份到访我院并做学术报告。
除这些专题研讨会外,贺灿飞教授组织了“Firm Dynamics and Regional Economic Change in Developing Economies”分会场并发表题为“Technological Relatedness, Variety and Firm Survival in China”的报告,冯健副教授发表了题为“Restructuring of Beijing’s Socio-spatial Structure”的报告。多位老师与同学参加了国际地理空间健康研究专题研讨会、时间地理学专题研讨会等会场,与国际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转型期的中国研究依旧受到多方关注。会议期间,中国研究组(China Specialty Group)组织了60多场会议,主要议题包括中国城镇化与发展、人口迁移、住房政策、交通、社会公正、环境与可持续、全球响应等方面,并召集了”David Ley, ‘Re-visiting the property state: the cultural relations of homeownership in Singapore, Hongkong, China, and beyond’ ”与”Land Rights, Water Control,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in China’s Long-run Development: 1400AD to now”两场全体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