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陶澍研究团队PNAS文章定量分析了我国居民多环芳烃呼吸暴露风险
2009-12-14 来源:
我院教授陶澍研究团队在最新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研究论文:“Inhalation exposure to ambient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lung cancer risk of Chinese population”。该文章定量分析了我国大气多环芳烃水平和空间分布,以及由此导致的居民呼吸暴露和肺癌风险。近年来,该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科技部973课题的资助下,针对多环芳烃的排放、迁移、暴露和风险进行了系统研究,在PNAS、ES&T和AE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
环境中的多环芳烃是一类有机污染物,主要源于不完全燃烧过程,其中高环化合物能够致癌。本项研究依据该团队建立的高分辨多环芳烃排放清单,利用大尺度大气传输模型计算了大气多环芳烃的含量和分布。计算结果经实测验证和尺度校正后用于居民多环芳烃暴露风险评估,并获得了多环芳烃呼吸暴露导致肺癌风险的定量分析结果。
该团队的研究发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及特定的能源结构,多环芳烃排放密度高于发达国家,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比较严重。秸秆、薪柴和土法炼焦是目前环境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汽车尾气排放也是城市环境中的主要来源之一。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与人口分布相关,也受到气候条件影响。目前我国东部,特别是华北地区、川东盆地和沿海地区多环芳烃含量相对较高,人群呼吸暴露风险也相应较高。
本项研究中注意到大尺度区域扩散模型中显著的尺度效应,并建立了基于排放清单的内插尺度效应校正方法。此外,研究中建立了基于基因多态性与DNA加合物水平间定量关系的易感性分布,并将其引入概率风险分析,发现不考虑个体易感性变异可能导致对高风险人群的危害低估。
研究中分析了我国多环芳烃污染的变化趋势,讨论了相关控制策略。该课题组认为,严格禁止土法炼焦、推广城市集中供暖和改进农村炉灶效率是目前控制多环芳烃排放和降低暴露风险的主要途径。
论文全文见: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09/12/04/0905756106.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