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城环 携手前行 ——致城环院友的一封信
2009-01-07 来源:
尊敬的各位院友:
时光飞逝,岁月如歌。从老地质地理系到1988年的城市与环境学系,再到2002年的环境学院,直至2007年成立了城市与环境学院。在这个有着八十年悠久历史的“新学院”,城环人始终秉承着北大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质朴精神和执着追求;始终坚持着“经世致用”的治学理念和学院文化;始终肩负着城市、环境、地理和生态等学科的前沿攻关和发展使命,并始终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经过一辈又一辈城环人的励精图治和不懈努力,学院已经搭建起以地理学为主体,涵盖环境科学、生态学、城市规划等多个相关学科的综合学科体系,具备了理、工、文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目前,学院重点学科突出,拥有地理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学院师资力量强大,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3名,杰出基金获得者9名。学院科研成果丰硕,2001年以来,每年都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得到批准,其中2004年获得批准的重点项目3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2005年获得重大研究计划项目2项。2006年全院在SCI和SSCI收录刊物上发表论文近70篇。2008年获批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学院科研经费增长迅速,2008年的科研经费已经达到4800万元。与此同时,学院社会影响日渐突显,长期为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部委的政策制定和发展规划提供智力支持,并先后承担了全国百余个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开发、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景观设计等多个方面的重大项目。
“教书育人”是学院的根本任务。目前学院在籍本科生456人、硕士研究生210人、博士研究生178人。学院还设有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多年来,在学校和海内外各界院友的支持和帮助下,学院发放助学金275项,总额61.8万元;发放奖学金89项,总额40.2万元,力求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帮助学院学生顺利的完成人生梦想。通过多方努力,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各项学生工作成绩突出,学生课余文化氛围活跃。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中,学院作为“鸟巢”的对口志愿服务单位,组织工作完成出色,学院奥运、残奥志愿者共计155人,其中多位同学获得奥组委、北京市和北京大学通令嘉奖。2007年,学院还与北大团委共同创立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并荣获环保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共同颁发的第二届“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特等奖。基地旨在搭建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平台,致力于我国高校学生环境保护、环境教育项目的开发、孵化、推广,通过项目开展、理念传播不断提升我国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为我国环境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目前,环教基地会员高校超过30个,辐射人数达30万以上。
新年到来之际,我们要感谢各届院友长期以来对学院发展和学科建设的热情关注和鼎力支持;感谢大家对学院在校学生的悉心关怀和无私帮助。为了更好的为院友服务,促进院友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院于2008年11月底成立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校友会筹备工作组,并将在2009年正式成立学院校友会,全面营造城环人共同的心灵家园。
祝全体院友事业成功,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院长:陶澍院党委书:莫多闻
二OO九年一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