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继刚教授在我院开展人文地理学前沿学术讲座
2012-11-12 来源:
10日上午,中山大学校长助理、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知名人文地理学家及旅游地理与规划专家保继刚教授来访我院,并举行人文地理学前沿学术讲座——“从现实问题到学术问题: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思考”。此次讲座由我院城市与经济地理系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柴彦威教授主持,我院唐晓峰教授及其它学科院系多名学者到会参与讨论。 讲座现场 保继刚教授首先指出,中国旅游研究虽然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但由于“研究问题”的缺乏,导致中国旅游学界的知识发现不足、学术贡献较少。保教授诠释了“研究”和“研究问题”的概念。他认为,“研究”的核心在于发现,“研究问题”不等同于“研究主题”。保教授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以及有无意义而对研究问题进行了分类,并且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分别举例加以说明。 柴彦威教授做讲座总结 学生提问环节中,保继刚教授结合学术现状,深入浅出地回答了博士研究生阶段如何发现问题、“学术问题”与“科学问题”的关系以及科学哲学对于科学史研究的重要性等问题。他强调,好奇心是促进学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要鼓励学生深刻挖掘问题的发现过程,并引发自身对于问题的追问。 学生提问 讲座在唐晓峰教授的精彩点评中完满结束。唐晓峰教授借汉代王充作《论衡》以反思学术混乱、理清学术问题的例子,高度赞扬了保继刚教授的学术反省精神,呼吁学者捍卫学术价值,增强学术创新。此外,唐晓峰教授强调了学术研究对于研究生学术生涯的重要性。 唐晓峰教授点评 (供稿人:孙道胜)
在背景介绍和概念诠释之后,保继刚教授切入正题,分别从当前旅游地理学博士学位论文的视角和旅游地理学期刊论文的视角,描述了在旅游地理学中研究问题缺乏的现象,紧接着深刻地揭示了在这些现象背后的四大根本原因——学术价值的扭曲、对研究问题认识的不足、系统的理论梳理的缺乏、实践深度的缺乏。在阐述学术价值的问题时,保教授针对国家需求和人类贡献的关系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内容发人深思。此外,他主张人文地理学应当从社会学、管理学,甚至历史学、人类学中寻求技术方法和学术精神,踏实的态度才是学科立足之本。其间犀利的言辞、幽默诙谐的谈吐赢得了在场同学们的热烈反响。最后,保教授总结到:研究问题是科学工作的核心,缺乏研究问题就会导致知识贡献的衰落,中国的地理学者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北京大学作为全国最有学术立场的高校,应该承担起引领学术价值追求的重任。
讲座总结时,柴彦威教授认为,目前中国处于转型期,国家发展需要学术面向现实问题,这是短期内难以跨越的阶段。但同时,人文地理学界对于学术与实践的矛盾关系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止。保教授此次讲座,虽然仅仅以旅游地理为例,但切入到了科学哲学之中,是快速现代化进程中对于学术研究的一次冷静的思考,为下阶段的新方法新理论指引了一条新道路,学术界需要这样的思考,社会需要这样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