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和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联合团队在爨底下村调研

2014-09-16 来源:

      

2014年9月6日至11日,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Elena教授等一行五人和我院吕斌教授等一行五人组成的联合团队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爨底下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此项目为“欧盟第七框架协议——规划城市管理与遗产”框架下的研究课题,在上一学期,在相同框架支持下,Elena教授在北京大学以意大利为例做了有关历史城区复兴和旧建筑可持续再生的精彩报告。
在这一周中,调研团队对爨底下村的平面布局,建筑年代,使用功能,产权归属,开放空间等要素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对古民居木结构的构造形式,传统的火炕,烟囱,磨盘等古村落元素进行了测绘,并利用先进的激光仪器对保存完好“财主院”等重要建筑进行了3D模型的复原。通过调研,让意大利团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爨底下古村落,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图1 调研团队全员合影

图2 调研团队调研过程中照片

爨底下村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斋堂镇,川底下村,实名爨底下。因在明代“爨里安口”(当地人称爨头)下方得名。位于京西斋堂西北狭谷中部,解放前属宛平县八区,现属斋堂镇所辖。全村现有人口29户,93人,土地280亩全村院落74个,房屋689间。大部分为清后期所建(少量建于民国时期)的四合院、三合院。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以村后龙头为圆心,南北为轴线呈扇面形展于两侧。村上、村下被一条长200米,最高处20米的弧形大墙分开,村前又被一条长170米的弓形墙围绕,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三条通道惯穿上下,而更具防洪、防匪之功能。
爨底下是国家3A级景区,市级文明单位,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2003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区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著名的专家哲文先生讲:爨底下古山村是一颗中国古典建筑瑰宝的明珠,它蕴含着深厚的北方建筑文化内涵,就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来说,不仅在北京,就是在全国也属于珍贵之列,公之于世,功莫大焉。

图3 爨底下古村落鸟瞰

据悉,这次联合调研之后,后续的研究工作将陆续展开。希望我院团队在“欧盟第七框架协议——规划城市管理与遗产”框架下,和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团队一起创造更多丰硕的成果。

Copyright © 201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