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循环专家Philippe Ciais访问北京大学并作学术演讲

2014-10-29 来源:

      

10月28日,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会科研主任、北大客座教授Philippe Ciais应邀访问我校,并与我院的师生展开交流。同时,Philippe教授还在生命科学学院邓祐才报告厅发表了学术演讲。本次讲座属于“法国杰出科学家讲坛”系列活动之一,由我校与法国大使馆共同举办。该活动为了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旨在推动中法科技交流。

28日上午,我校副校长李岩松在我校临湖轩会见了Philippe教授及法国大使馆代表,讨论了我校和法国环境与气候科学实验室的进一步合作。国际合作部副部长郑如青、城市与环境学院陶澍教授等也参与了座谈。

座谈之后,Philippe教授作了题为“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的学术报告。碳循环是当今学术界和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Philippe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及其影响的研究进展、全球陆地碳汇的变化及趋势、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的相互关系、未来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等内容。

来自城环、环境、地空、物理、生物等院系以及清华、北师大、中科院等单位近300名师生聆听了演讲。演讲之后,Philippe教授与现场听众就相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报告会由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刘鸿雁教授主持。

背景资料:
Philippe Ciais,48岁,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会科研主任,法国环境与气候科学实验室(LSCE)循环与转化研究团队负责人。LSCE是由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法国凡尔赛大学联合建立的混合科研单位。
Philippe Ciais是碳循环专家,曾在国际著名科学期刊上发表过350多篇科学文章,其中50篇发表在《自然》、《科学》及《美国科学院院报》上。他是地球科学和生态学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100位科学家之一。
Philippe Ciais创建了欧洲综合碳检测系统(ICOS)以监测欧洲温室气体排放。他是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GIEC)成员,是该小组于2013年9月发表的第五份报告“碳循环”章节的协调作者。他指导了三十多位博士生并承担了多个欧洲项目。Philippe Ciais于2014年与其他三位欧洲科学家获得了一个1500万欧元资金支持的磷循环ERC协同项目。
Philippe教授所在的法国-LSCE实验室(法国环境与气候科学实验室)与北京大学进行合作,建立了SOFIE(Sino-French Institute For Erath system University),旨在认清和了解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气候系统的物理过程及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2009年以来,合作超过80篇科学文章在A级刊物上发表,其中10篇发表在久负盛名的顶级期刊(《自然》,《科学》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Copyright © 201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