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环境学院以地理学为主体,包含环境科学、生态学、城乡规划等多个相关学科,具有理、工、文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
时间:2017-01-11
序号 | 姓名 | 论文标题 | 刊物 |
1 | 柴彦威 | 北京郊区女性居民一周时空间行为的日间差异研究 | 地理科学 |
2 | 柴彦威 | 城市居民非工作活动的家内外时间分配及影响因素——以北京上地—清河地区为例 | 地理学报 |
3 | 柴彦威 | 行为同伴选择的社会文化效应研究——中国北京与荷兰乌特勒支的比较 | 地理科学 |
4 | 柴彦威 | 基于时空间行为研究的智慧出行应用 | 城市规划 |
5 | 陈效逑 | 广东惠州黄洞水库沉积物特征及其反映的近50年土壤侵蚀意义 | 地理研究 |
6 | 陈耀华 | 论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 | 地理科学 |
7 | 邓辉 | 民国时期中国地理研究所钩沉 | 地理研究 |
8 | 冯长春 | 不同生态保育尺度下铜陵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 地理研究 |
9 | 冯长春 | 基于城际轨道交通流的珠三角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研究 | 地理科学 |
10 | 贺灿飞 | 环境外部性与污染企业城市内空间分布特征——基于深圳污染企业的实证分析 | 地理研究 |
11 | 贺灿飞 | 西方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 | 地理学报 |
12 | 李双成 | 基于空间与区域视角的生态系统服务地理学框架 | 地理学报 |
13 | 李有利 | 山西中条山北麓断裂夏县段新构造运动 | 地理研究 |
14 | 林坚 | 土地发展权、空间管制与规划协同 | 城市规划 |
15 | 蒙吉军 | 基于邻域相关的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与景观格局变化 | 地理研究 |
16 | 彭建 | 基于GRNN模型与邻域计算的低丘缓坡综合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片区为例 | 地理研究 |
17 | 阙维民 | 历史时期中国沿海区域窑业经济发展的时空特点——以窑业遗产为视角 | 地理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