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环境学院以地理学为主体,包含环境科学、生态学、城乡规划等多个相关学科,具有理、工、文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
时间:2017-01-06
(一)科研项目 我院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新批项目总计20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10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项,青年科学基金4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基金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截止至12月1日,全院本年度在研项目共计165项,其中基金委79项,科技部23项,教育部2项,北京市1项,其他部门12项,企事业单位委托48项。科研经费再创新高。 (二)科研成果 2015年度全院老师发表SCI/SSCI论文125篇。除此之外,全院老师共出版著作6部,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70篇。学院申报的“区域生态与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创新引智基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 “111计划”)2015年度顺利执行,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建设世界一流的资源与环境学科提供有力保障。截止2015年10月底共邀请30人次国外知名学者来京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其中引智基地外方专家4人。 和国外合作者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两项,开始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培育建设,举办了“中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2015年夏季研讨会”,跟国外学者合作发表了SCI论文32篇,包括1篇Nature,2篇Nature Commuincations(均为北大为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合作成果显著。朴世龙教授在《Nature》杂志发表文章《Declining global warming effects on the phenology of spring leaf unfolding》,系统分析了过去30年全球变暖对欧洲温带地区树木展叶物候的影响及其机制,《Nature》在同期专门发表一篇来自于全球生态学专家Dr. Keenan的评述,报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及其意义。胡建英教授等四人的《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毒理效应》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曹广忠副教授等的《村镇节地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陈彦光教授等的《新型城镇化精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优化模式与技术应用》项目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韩茂莉教授的成果《中国历史农业地理(上中下)》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三)与各级政府部门研究项目合作 学院立足学科优势,2015年,通过科技部、住房与城建建设部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服务及技术咨询合同共计32项,合同总金额近2000万。为相关研究领域和辐射地域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科学的决策参考。 (四)举办有影响力国内外会议及论坛 2015年9月21日至25日,中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2015年夏季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与法国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LSCE)共同举办,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协办。会议主题为地球系统科学,其主要目的是交流中法双方在地球系统科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当前的合作项目,商讨下一年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安排。本次研讨会共有55人参加,其中法方12人,中方43人。包括来自LSCE的Philippe Ciais、Yves Balkanski、Ana Bastos、Thomas Corpetti、Matthieu Guimberteau、Aurelie Violette、Daniel Goll、Lin Wu、Rong Wang、Yi Yin、Chao Yue,法国气候动力学实验室(LMD)的Larent Li,城市与环境学院教师朴世龙、陶澍、刘鸿雁、李本纲、刘俊峰、曾辉、沈泽昊、周丰、王钧、彭书时及33位学生。在为期5天的研讨会上,中法双方针对排放清单、生态模拟、水文-大气耦合、气候反馈、氮磷相互作用4个主题进行了33个学术报告,还为北京大学的学生举办了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的讲座。具体来说,中法双方共同讨论了若干篇文章,包括全球氧化亚氮、甲烷平衡及其驱动,大气沉降对海洋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影响,全球磷不平衡及其驱动效应,ORCHIDEE水文模式开发,城市区域CO2观测、模拟和反演,全球陆地绿度变化及其驱动等。 2015年12月19至20日,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系主办的第十二届“北京大学生态讲坛”在化学学院A204报告厅和城环学院逸夫二楼3459会议室举行。本届讲坛邀请了中山大学彭少麟教授、兰州大学李凤民教授、浙江大学方盛国教授以及南京农业大学胡水金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并分别组织北京大学生态学科教员和博士后/研究生的年度学术报告专场。论坛吸引了京内外30多个科研院所200多位师生参加。 2015年12月26日-27日,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主办的第一届“北京大学地理学讲坛”暨首届“北京大学地理学讲坛”研究生论坛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地理学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特别邀请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周成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方精云,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陶澍,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傅伯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副主任宋长青等知名专家学者作主题学术报告。论坛吸引了400多位地理学者及地理学专业学生报名参会参加。 2015年12月27日,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经济地理系主办的“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术论坛暨北大经济地理学科创建60周年纪念”活动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及化学学院A204报告厅举行。活动邀请了专业相关单位代表及兄弟单位代表致辞,并邀请经济地理老教授代表发言、校友及在校生代表发言,深切回忆经济地理系60周年的点点滴滴,下午的学术论坛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北京大学秘书长杨开忠、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助理刘卫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吕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员院长姚洋、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规划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美国信息那题大学地理系主任刘红星、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李贵才和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张宝秀等知名专家学者作了主题学术报告。活动吸引了京内外30多个科研院所200多位师生参加。